張貼日期: 2023-06-05 09:56:49 點閱:834
臺灣的夏天經常是炎熱又潮濕,導致民眾容易因為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,發生熱傷害的情形。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、熱衰竭、中暑等,又以中暑最嚴重,若處理不當,會導致器官衰竭,甚至死亡,其死亡率甚至可能超過30%,熱傷害是可以預防的!!
熱傷害之治療及預防
對熱傷害患者治療最主要之原則為迅速降溫,降溫最快的方法為「傳導法」,其次為「蒸發對流法」,當發現「熱傷害」患者時,須迅速將其移至陰涼處,解開衣物,將其頸部以下泡在冷水缸中,或以冷水或冰水將身體淋濕,輔以電扇吹拂降溫,並將冰袋或冰毛巾置於頸部、腋窩、及鼠蹊部大動脈通過處,之後將病患置於具有空調之運輸工具儘速送醫,運送過程並持續降溫。
熱傷害之預防主要為針對其成因,並熟悉降溫措施:
一、溫度溼度高時儘量避免在室外逗留或運動,若需工作或運動時,須依照熱指數(溫度+ 0.1x相對度)調整休息時間及飲水量,熱指數越高,休息時間及頻率越高,飲水量越多。
二、夏天在戶外穿著較寬鬆透氣、色淺易排汗之衣物,戴寬邊帽或撐陽傘隔絕太陽之輻射熱。
三、戶外工作者:對易有熱傷害之高危險群戶外工作者在高熱之環境需調整其工作量,並注意個體體能之差異。
四、新兵、球隊或戶外工作者剛上工之新手:軍中之新兵、球隊之新手或戶外工作者剛上工之新手須有熱適應期。
五、運動狀況:在酷熱天氣需補充足夠水分,未做運動時每半小時補充約200–300cc水分,運動時每15–20分鐘補充約200–300cc水分,勿飲用含糖、含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,反而可造成利尿缺水。
六、服用藥物者:注意是否服用藥物,如感冒藥、利尿劑,抗膽鹼性藥物,鎮靜劑、麻黃素、安非他命等。
七、失智或認知不良之家人:家中若有失智或認知不良之家人,在酷熱之夏天勿讓其獨自外出。
八、嬰幼兒:在太陽下,勿將幼兒獨自留在戶外未開冷氣之車內,短期間車內溫度即可升高造成嚴重之熱傷害。
九、長者、嬰幼兒或有慢性病者:注意家中之長者、嬰幼兒或有慢性病之家人,留意其是否有熱傷害症狀。
熱傷害嚴重者可導致中暑及多重器官衰竭,其死亡率極高,但其為一可預防之疾病,但其為可預防疾病之一,若平日能瞭解熱傷害之成因並加以預防,必可避免不幸事件之發生。